黃金比率的誕生, 可以說是源自於歐幾里得於公元前300年前撰寫的《幾何原本》。其後, 義大利數學家Fibonacci於1202年出版的《算盤全書》(Liber Abaci)再把黃金比率作出深入解釋。 在書中, 他引用了一連串的數列(Fibonacci sequence):1 1 2 3 5 8 13 21 34 ....., 你會發現, 除了前兩個數字1,1外, 其它的每一項數值都是前兩項加總的和(*E.g. 1+1=2; 1+2=3; 2+3=5;..)。而將前項數值除以後項數字(*E.g. 2/3=0.66; 3/5=0.6; 5/8=0.625; 8/13=0.615), 你便會發現數值越大, 其答案會逐漸靠向0.618, 此比例就是所謂的黃金比率(Golden ratio)。
其實黃金比率可以說是大自然界的數學結晶, 在不同地方都可以找出《算盤全書》(Liber Abaci)所引用的Fibonacci sequence。例如植物的花瓣數、鸚鵡螺的內部結構、向日葵中心有順時針與逆時針的螺旋、美學建築、金字塔等等, 所以黃金比率可以說在大自然之中是無所不在。因此, 黃金比率的比例關係, 被認為是蘊藏著藝術性、和諧性等豐富的美學價值, 亦可以說是自然界裡的一種規律, 故此這比率得以運用在我們的生活中。
由於黃金比率是自然界裡的一種規律, 因此金融市場中的技術分析派亦有應用黃金比率去分析短期的大市走勢。
例如艾略特的波浪理論(Elliott Wave), 便是一種應用黃金比率作市場短期趨勢的分析理論。他認為從開始上升市到下跌市的一個完整循環中, 內裡的股價指數波動主要是八個波段, 這包括五個上升主波段及三個下跌修正波段。
根據Elliott Wave, 第一個修正波段(2)為第一波上升波段(1)的0.618倍, 第二個修正波段(4)為第二波上升波段(3 )的0.382倍。此理論運用上除了可以運用0.618、0.382等黃金比率去預測短期大市走勢的上落幅度之外, 還可以運用Fibonacci sequence數列預測大市走勢何時會作出轉變, 從而可以分析短期的大市走勢了。
例如, 在股價指數的上升趨勢中, 當價位出現較大調整時, 向下調整的終點通常是整個升幅的38.2%、50%或61.8%;相反, 在下跌趨勢中, 一旦出現明顯的反彈時, 反彈的終點通常也是整個跌幅的38.2%、50%或61.8%。
假如市場上沒有任何「人為主導」或「突發事件」等因素, 從而股市走勢可以回歸「自然規律」的話, 以黃金比率去分析大市短期走勢或許是可以得到較準確的參考。
可是, 如果出現這些因素, 例如一些「有心」大戶利用市場對黃金比率的信任, 刻意左右股價指數的走勢而促使散戶誤跌他們大戶的圈套; 一或是市場突然出現一些消息而導致股價指數走勢出現大改變, 例如817事件; 那麼這些信任黃金比率的投資人便很容易中招損手了。
另一方面, 在應用黃金比率上亦是需要考驗投資人的功力。例如, 如何預知當上下調整時將會是出現哪一個黃金比率(38.2%、50%或61.8%)? 其次用黃金比率作短線走勢預測, 是需要從股價指數中找出主要的高低位作計算, 究竟用哪個高低位是比較客觀呢? 這些都是應用黃金比率上的困難。
因此, 有心打算應用黃金比率作短線投資的投資人, 必定需要認清這方面的潛在風險和問題。
對我個人而言, 或許能力所限, 以一個平宜價錢去買入較高「內在價值」兼業績持續增長的優質股, 這方法的投資勝算是絕對大於只應用黃金比率去作短線投資炒作所得出的回報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