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評估一間公司的競爭力, 市場是有各式各樣的方法, 例如大家熟悉的Porter's Five Forces、SWOT、Financial Ratios、4P或甚至7P, 當中有一種便是M.I.F.。
M.I.F.是不少企業經理人用作評估自己和對方公司競爭力的方法之一, 例如656復星國際CEO郭廣昌便愛用此方法去理解一間公司的競爭能力。
郭廣昌 (Source: 中國經濟網)
M.I.F.其實是我自己所創作的簡稱, 但當中評估方法是市場正在使用中的, 這三個英文字母是代表:
M = Management Skill (管理能力)
I = Investment Skill (投資能力)
F = Financial Skill (融資能力)
Management Skill (管理能力), 顧名思義, 它是代表著公司管理層的經營能力。一間具有良好管理能力的公司, 特徵是它們在應賺的地方(*或稱行業商機)是會比同行賺得更多, 但在應蝕的地方(*或稱行業風險)則會比同行蝕得更少, 因此公司的Profit Margin、盈利及現金流增長是較同業的為高。亦是如此, 對於這些具有良好管理能力的公司, 市場一般是會給予較高的估值, 但對於那些管理能力差勁的公司則只能享有較低的估值了, 所以某程度上市場是公平的。例如, 關於中資銀行股, 3968招商銀行是享有最高或最昂貴的估值, 可是某些中資銀行的估值則是較平宜的。為何會出現此估值差異, 我想不用多講吧~
至於另外兩項, 簡單一句, Investment Skill (投資能力)與Financial Skill (融資能力)的關係是十分密切。
一般而言, Financial Skill (融資能力)是指市場吸水能力。一間具有良好融資能力的公司, 它們是有能力以較低的資金成本去籌集較大數額的資金, 因此這類公司的現金流斷裂風險是較低, 而且它們進行收購合併、項目投資或自行擴充業務亦會比同業較快及具彈性。要找出具有良好融資能力的公司, 不彷以目標公司的融資渠道數目和質素、以及資金成本與同業比較, 這便可以容易得知。例如, 保險股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倚靠投資和保費收入, 它們的資金成本便是透過旗下不同保險產品所給付客戶的回報, 至於其他資金來源便是透過發債和上市融資。至於銀行股, 它們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倚靠同業拆借、客戶存款、和投資及貸款回報, 它們的資金成本便是同業拆借利率和客戶存款利息了。不過, 它們亦可以透過發債和上市融資去尋找資金來源。地產股的資金來源更加不用講, 它們主要是倚靠售樓收益、銀行借貸或發債, 一或是倚靠上市平台向市場集資, 所以要看清它們的資金成本便要從這些方向分析了。
至於Investment Skill (投資能力), 這方面應該是不難理解。一間具有良好投資能力的公司, 它們是有能力將資金投放於較大投資回報(*較高NPV及IRR)的項目上, 因此這類公司的盈利和現金流增長一般是較高。
假如市場有一間上市公司, 它的Investment Skill (投資能力)與Financial Skill (融資能力)是較同業強。即是它們能夠以較低的資金成本去籌集較大的資金, 之後能夠把這些資金投放於較大投資回報的項目上, 或簡稱「低成本高回報」, 這公司的股本回報率(ROE)及盈利和現金流增長是會比同業的更高, 即是這公司能夠為股東賺取更高的回報, 競爭力亦較強, 股價亦會因此反映出來。
例如, 我有一位好朋友, 他背景是國內房地產開發。與他商討得知, 國內地產開發生意是否成功, 最著重的便是融資能力、投資能力和與政府的關係背景, 至於現時手持土儲多少只是表面而已。與地方政府的關係佳, 拿地能力和成功通過政府審批亦會越強。再配合強勁的融資能力和投資能力, 即是能夠以較低的資金成本去籌集較大數額的資金, 去投入於一些能夠得到較高回報的地產項目上, 假如開發周期能夠加快配合, 那麼公司在國內地產市場發展便容易如魚得水了。不過, 自己曾經與他商討, 在國內經營地產生意, 與政府建立關係和物色較高回報的地產項目并不困難, 最艱難的便是融資問題。於是我們有一種想法, 這便是在房地產開發生意的經營模式上加設一間金融公司, 從中物色相關金融人才。目的是為地產開發生意建立多種融資渠道及方法, 例如找專人把某些地產項目包裝, 之後透過相熟Banker借貸, 或物色Private Equity等投資者為地產項目引入資金等等。只要搞好融資能力, 長遠是對地產生意發展有利。總而言之, 要找出國內地產股中的黑馬或千里馬, 不彷以此角度物色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