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獲取收入。儲蓄是增加資本。投資才足以致富!
很多人也知道日出是美麗的,但等待的一刻卻沒有幾個能抵受睡魔的侵襲
升市時越望越高~跌市時越望越低~最後結果就係變左高買低賣
投資是一很孤獨和寂寞的活動,很多時候也只是在等待(有點像釣魚),這是與人的本性有相當背馳的
倘歐債惡化導致終極一跌,內地必會加大救市力度,如加速減存準率甚至減息,其時便是買入時機

2008年8月10日星期日

摩通教路爆煲股有樣睇

每一次某隻細價股爆煲,欲哭無淚的小股民例必批評監管不足、管理層企管質素低落。最近有研究發現,最終步上爆煲之路的細價股運作模式接近,可謂「有樣睇」,歸納起來有「三大凶兆及三個警號」。其實,投資者只要認清爆煲股的特性,買細價股都可以像買大藍籌一樣穩陣。

小股民喜歡投資細價股,皆因投資成本較一般藍籌股為輕,雖然風險略高,但相對回報亦較高。不過,摩根大通研究發現,過去三年至少有68家細價股公司淪落爆煲的下場。

三年68隻細價股爆煲

這裡所指的細價股,泛指一個市值規模的概念,而不僅以股份的價格釐定;至於爆煲股,則是指一些因為管理層或大股東涉嫌違規而導致公司長期停牌,最終被迫宣布破產、清盤或強制除牌的上市公司。摩通曾針對本港的細價股進行研究,發現爆煲情況普遍,並歸納出多年來細價股爆煲的一些共通特性,建議投資者要多加留意。

凶兆一:不斷融資蓋掩蓋

俗語有云:「物必先腐而後蟲生」,不當運用公司資金,是公司爆煲的開始。摩通研究發現,細價股爆煲通常是由財務狀況惡化開始。綜觀過去爆煲的細價股,其持有的現金情況經常被過分誇大。摩通認為,或許上市公司的確擁有該筆現金,但實質上極有可能被控股股東「借用」作私人周轉。

摩通指出,為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資能力,高層會持續製造一些融資的理據,諸如對外併購、擴大產能、收購關連公司資產等。

凶兆二:入不敷支柏重債

當上市公司存貨偏高、應收帳偏高、應繳帳偏高時,意味營運狀況可能逐步惡化,牽涉的資運資本亦可能增加。如此,公司為籌措必要的流動資金,可能從此債台高築,甚至最終走上破產之途。摩通發現,一些上市公司高層預見問題的嚴重性,為求掩飾財政問題,不惜違規施詐,結果導致股份被勒令停牌,從此永不超生。

凶兆三:大把現金不還債

不過,成功融資並不代表債務得以紓緩。高現金高負債並存的上市公司亦值得投資者查究,因為與其讓大量手頭現金沒有著落,倒不如利用手頭現金償還部分負債,減低每年利息開支。但研究發現,不少公司高層其實刻意如此安排,目的無非為私人周轉之用。不過,摩通強調,對於一些從事長期大量資本投資的行業,高現金高負債屬正常現象。

警號一:大股東大搞副業

細價股其中一大特色,是多數股權往往集中在少數股東或創辦人家族手上。摩通認為,投資者沾手細價股,除了需要留意上市公司本身的業務狀況外,更重要是關注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或創辦人等有關人士,是否持有其他非上市業務,尤其是其他業務的財務狀況,進而推測控股股東是否有意利用上市公司作為私人融資的工具。

警號二:突取消融資計劃

細價股既然有「渴水」習性,不時進行各式各樣的融資活動,所以當某些細價股臨時宣布放棄融資計劃,投資者便要當心,因為根據過去爆煲股歷史,這些公司短期內隨時出現資金周轉問題,跟著各項營運問題接踵而至,最終淪落被迫停牌甚至清盤的命運。

警號三:高層核數師辭職

公司高層辭職,可能是為掩飾過去某些不欲人知的違規動作;若情況嚴重,更可能意味相關人士已知爆煲難免,企圖盡快「金蟬脫殼」。至於核數師離職,則可能意味上市公司的問題帳目已再無法利用會計方式掩飾下去,核數公司不欲受牽連所致。

投資者或簡單以核數師的離職判斷上市公司出現問題,但摩通對此持保留態度,因為據摩通統計,原來不少已經爆煲的細價股,爆煲時仍繼續聘用國際級會計公司當核數工作。

細價股可變大藍籌

細價股並非都是問題股,當中不乏揚威海外,為港爭光的例子。不講不知,現時的微型馬達世界級生產商德昌電機(00179),其實也由細價股起家。細價股能夠成為炙手可熱的市場焦點,關鍵在於優良的企業管治水平。這些上市公司的高層採用國際化的管理模式,較易為海外投資者接受,自然獲得國際資金的垂青。

德昌:馬達一哥

當然,德昌電機早已告別細價股身份,榮登藍籌股之列,當今全球擁有員工3萬,旗下汽車配件馬達業務更是汽車行業中具領導地位的供應商。2000年德昌股價更一度逼近19元,但近年業績表現再無重大突破,股價回落至7元水平。

所謂「萬丈高樓從地起」,本港兩隻藍籌新貴:流行時裝商思捷環球(00330)及運動鞋製造商裕元工業(00551),亦是由細價股起家。但現時兩公司的市值已分別膨脹至688億及375億元。

思捷:財匯兼收

思捷以旗下ESPRIT時裝品牌揚威歐洲,適逢近年歐元匯價持續上揚,思捷業績既賺銷售兼賺匯率,盈利連年錄得跳躍式增長,2002年更晉升恆指成份股。思捷長期獲多家投資銀行及基金追捧,主席邢李火原多番減持,股價仍屢創新高。思捷股價自1999年至2004年的五年間急升十倍,由4元升破40元。近日該股再創新高,升至58元水平。較早前曾有研究報告預測,思捷股價可看80元。

裕元:休閒鞋王

植根香港超過10年的台資鞋商裕元工業,與鞋業已結下40年不解緣。以合併批發總值計算,估計裕元旗下品牌的運動鞋及便服鞋目前的全球市場佔有率達17%。集團在內地擁有約850家分銷商,並在全國各大城市經營超過300家店舖與專櫃。在主席蔡其能領導下,本港上市超過10年的裕元在2003年獲納入恆指成份股,股價從此長企10元以上。

泰興光學:抽水機狂抽53億

稱泰興光學為吸水機器絕不為過。根據資料,曾被看好有望與德昌、思捷齊名的泰興光學,過去4年幾累計銀行貸款總額達53億元,透過配股與擬發可換股票據涉及的集資金額超過10億元。

不斷併購製造抽水理由

作為一家中小型眼鏡集團,泰興光學的對外併購與擴產計劃一浪接一浪,而且「胃口」愈來愈大,由2003年不足1億元收購德國眼鏡框分銷商NiGuRa Optic,到去年以35億元收購美國第二大眼鏡零售連鎖店ECCA元,令泰興一次又一次的融資變得順理成章。及至今年4月18日該股突然停牌,期間又兩度更換核數師兼延遲公布年度業績,導致一批總值3.2億元的可換股債券無法落實。

今年6月該公司遭8家債權銀行催繳還款;之後聯交所記錄更顯示,馬氏家族在場外以26.7%折讓價減持套現290萬元,一眾管理層亦未有現身股東會。

歐亞農業:楊斌的提款機

民企股歐亞農業掛牌上市不足3年即被除牌,主席楊斌最終更以涉及嚴重經濟犯罪而被判入獄18年,成為香港上市公司主席內地伏法的少有重判個案。

「空手套白狼」套得5億

歐亞自2001年7月在主板掛牌後不久,即以1億元購入楊斌私人擁有的瀋陽溫室資產,半年後楊斌已需要透過抵押歐亞股份的方式籌組億元貸款,兩個月後再透過減持股份套現4億元,再過一個月行政總裁陳軍即告辭職,證監會亦勒令歐亞停牌。

更有趣的是,「渴水」的楊斌竟然能夠在停牌後10天在市場減持股份套現千多萬元,公司儼如楊斌的私人提款機,引起各界嘩然。楊斌最終被指挪用了歐亞所集資的款項約1.2億元,並且在公司爆煲前先行把上市公司大部分現金匯往瀋陽,存入以他及前副主席閆闖為主的戶口中。

華燊燃氣:涉一堆虛構數據

2000 年創業板上市的華燊燃氣,因業務增長前景被看好,一度成為各界投資者的愛股。然而,2003年11月首席財務官鄺兆強辭職,並由第二大股東天津發展 (0882)插手派員接任,12月核數師安永辭去核數師職務,並由羅兵咸永道接棒,似乎已預示著華燊帳目已到了非常危急的地步。

涉虛構客戶及營業額

同月集團宣布取消配股計劃。2004年2月起集團一直押後發布業績,直至4月被證監會勒令停牌。

華燊燃氣第一大股東兼主席沈家燊及一眾高層,被指涉嫌違反國家外匯管理局規定,把虛假利潤從內地匯出外匯,及以虛假人民幣進行投資,而被內地公安扣查。

其後發現,華燊原來誇大盈利,部分客戶及營業額亦屬虛構數據,最後天津發展惟有介入,填補華燊人事空缺,把華燊高層大換班。

細價股爆煲前動作

1. 對外併購
利用會計帳目誇大收購效益;作為轉移公司資金的藉口。
例:華燊燃氣、泰興光學、遠東生物製藥、上海地產、長城數碼廣播、歐亞農業

2. 融資
配股、發行可換股債券、銀行借貸。
例:泰興光學、創維數碼、遠東生物製藥、華燊燃氣、慶豐金

3. 置換附屬公司資產
以優換劣、或賤價轉讓。

4. 關聯交易
向附屬公司提供信貸保證。
例:南京熊貓、長城數碼廣播

5. 變賣資產
爆煲前最後一次「吸水」。
例:香港藥業、上海地產、長城數碼廣播、利來控股、慶豐金、泰興光學

摩通建議投資者留意細價股要點

1. 上市前業務是否曾錄得不尋常的爆炸性增長,而且涉及資本投資極低。
2. 上市前曾否獲注重要資產。
3. 上市前架構及管理層是否出現過異動。
4. 管理層是否過於年輕。
5. 財務總監是否兼職性質。
6. 了解公司創辦人背景。曾有公司主席聲稱海外畢業但竟然不懂說英語。
7. 若上市前12個月已經進行過融資,可能是一個警號。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本網頁屬個人網頁,文章屬轉載及引用文章,出處自澳門流動社區財經金融版主buffetfans的文章,敬請留意。
BAIKINMAN-DOKINCHAN
股市趨勢的根源:*資金成本 *貨幣供應 *估值 *市場情緒 *經濟環境 *大企業盈利表現*市場心理預期
市盈率高低,跟抗跌力高低沒有任何關係,投資者看的是企業盈利的穩定性及增長潛力,相對他們付出的價錢,是否認為物有所值。
股票的利益是忍耐的報酬,賺錢十分一靠聰明,十分九靠忍耐
你可能艱苦經營而取不到成果,一次非常偶然的決定性機會才重要
選股準則::投資前, 首先需要區隔開那些是屬於買不得的老千股或垃圾股, 其次便是選擇那些是受惠未來發展趨勢的股票, 最後便從中選擇那些是值得買入的, 例如以預期估值及盈利增長、是否具有估值向上重估的催化劑、行業吸引力度、管理層能力和往績、公司的行業地位和經營模式、TA等等準則進行選擇。
入市前應先確認個 ,步驟如下:確認大市強弱確認相關股份板塊強弱 確認個別股份強弱 /估值/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