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幾天就是農歷新年,在此先拜一個早年,希望大家在今年生龍活虎,事事如意,股運亨通,新年快樂。
說到新年,相信大家也有留意近來內地的春運問題,每年到了這個日子,全國的交通將會進入緊張狀態,因為大量的民工有如動物大遷徙般爭相回鄉度歲。據發改委等8個部門的聯合預測估計,2010年春運期間,全國鐵路將發送旅客2.1億人次,民航旅客運輸量將達2,894萬人次,全國道路客運量將達22.7億人次,水路客運量約3,200萬人次,總計加起來達25.4億人次,反映全中國人口也要在春節期間平均要出外探親一次,相信全球沒有一個國家在短期內可以有如此驚人的人口流動比率。這個中國獨特的現象其實並不健康,因為這正反映內陸城市與沿海城市之間的發展不平衡,早晚會釀成大問題。
目前常駐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形成這些地方的勞動力充盈,有利出口製造業的發展,然而這個行業在中國的黃金時期已經開始退色,經歷了金融海嘯,全球的貿易要回復至風暴前的水平恐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加上各國目前爭相令貨幣貶值以爭取全球的出口份額,未來勢必令對中國的出口有揭抑的作用,沿海城市對勞動力的需求將會減少,可惜目前西部及內陸地區的其他產業發展並未成為氣候,在農業方面中央雖然不斷加大對三農的補貼,然而在比較之下,還是到沿海打工較為吃香。農村主要勞動力的大量外流,不僅扭曲了地區間的勞動力結構,同時也影響了這些地區的消費市場,令產業及市場要素難以醞釀及形成,導致現今中國的消費呈現沿海旺盛而內陸低迷的兩極化現象,以及貧富差距過份懸殊的問題。中國的經濟發展不能長期如此,否則各地區民族之間不可能沒衝突,和諧社會難以形成。
所以,小弟相信內地未來數年將會提出「東力西移」這個新詞彙,東邊沿海的勞動力向中西部移進,把大量的生產移入內陸,以沿海成功的發展模式去孕育較為貧困的內陸城市。沿海未來將會著力負責物流貿易、服務及金融等第三產業,內陸則改成生產基地,令全國經濟可以像太極一樣取得陰陽調和,內需市場亦會因此而得到飛躍的發展,引領中國經濟走上內外需兼顧的王道。
在新的五年計劃中,小弟相信中央會提出更明確的方向,未來十年,區域產業的變化將超乎市場的預期。很多港商現在抱怨中央過穚抽板,這是無意義的,國家的發展不會因為一小部份人的利益而停滯,作為明智的商人或投資者,要做的是審時度勢,抓緊機遇,而非每天指東駡西,怨天尤人。在內地的發展史中,春運在未來十年可能亦會成為歷史的一部份,以後農民工可在鄰近家鄉甚至在自己家鄉找到與現在類似的工作,這一天的到來,相信意味中國正式成為了真正的「已發展國家」,我們也是發達國家的國民了。雖然這沒有十年八載也不能成就的大工程,但我榮幸能作為見證者之一。
新年過後再見,再一次祝願大家有個愉快的虎年。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