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外幣一直是很多投資者的心頭好,一來外幣的利息較高,又可賺取升值的回報,一年下來,10%左右的回報是可以預期的。加上貨幣的風險較股票為低,所以很多人在其基金組合中或多或少也有一隻貨幣基金,貪其風險低及回報較穩定。然而這種想法大家可能要有所改變,因為全球利率的差距越來越少,勢必令投資貨幣變得越來越無利可圖。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全球利率的差距正在不斷收窄,導致外滙利差交易的利潤越來越微薄,回報從高峰時接近30%跌至目前的只有2%至3%。根據RBS專門追踪借低利率貨幣、轉投資於高收益貨幣的外滙策略表現指數顯示,今年第一季的升幅只有0.57%,2009年全年則上升9.7%。在全球的貨幣之中,目前只有澳元是現階段唯一有利差交易誘因的貨幣。
全球諸國經歷了金融海嘯的洗禮,令利率有趨向一致的傾向。原本推行高利率政策的發達國家由於要推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刺激疲弱的經濟,不得不大幅下調利率,其他新興國家雖然都有下調,但因為不是風暴的風眼,加上經濟反彈較快,所以利率沒有像發展國家下調的幅度那麼多,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令全球利率有走向一致的傾向。
由於外滙投資者多數以借入低息貨幣並買入高息貨幣進行炒作,在息差收窄的情況下,這些的投資會大幅減少,令貨幣炒賣的潛在利潤大幅下跌。目前多數高收益貨幣的滙率已經過高,低收益貨幣則已經貶得過低,兩股力量的拉鋸令市場的貨幣波動趨於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大家不要期望未在一段時間內可以在此市場獲得像以往一樣的豐厚回報。
貨幣的相對穩定其實也是一件好事,早前由於日本的利息過低,投資者大舉借入日圓去炒作其他國家的貨幣及資產,令全球的熱錢泛濫,加速資產泡沫的澎漲。受此因素影響,恒生指數曾一度突破30000點,市盈率更遠超過歷史平均15倍的水平,結果金融海嘯到來,熱錢一退,馬上形成災難性的股災。
此外,目前市場上最大的套息貨幣是美元,美元流通量急驟增,滙價大幅貶值,加速環球通脹升溫。此外,由於投資者借出美元後是投到其他國家,對美國的投資就會減少,拖慢了該國的經濟復甦步伐。
所以,小弟並不認為套利交易的減少會對經濟有負面影響。相反,擠出了投機炒作的成份,反而使市場的運作經更加健康。
作為投資者,亦應該意識到有需要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減少與貨幣資產有關的投資項目,轉而把資金投到其他回報更高的項目之上,如股票及黃金等等。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投資外幣的回報會遠較其他市場資產為低,當然,若你是一心只想賺取利息收入的朋友,2%至3%的回報率仍是可期的,視乎你的取向了。
文章轉自:http://forum.cyberctm.com/forum/forumdisplay.php?fid=5
工作是獲取收入。儲蓄是增加資本。投資才足以致富!
很多人也知道日出是美麗的,但等待的一刻卻沒有幾個能抵受睡魔的侵襲
升市時越望越高~跌市時越望越低~最後結果就係變左高買低賣
投資是一很孤獨和寂寞的活動,很多時候也只是在等待(有點像釣魚),這是與人的本性有相當背馳的
倘歐債惡化導致終極一跌,內地必會加大救市力度,如加速減存準率甚至減息,其時便是買入時機
很多人也知道日出是美麗的,但等待的一刻卻沒有幾個能抵受睡魔的侵襲
升市時越望越高~跌市時越望越低~最後結果就係變左高買低賣
投資是一很孤獨和寂寞的活動,很多時候也只是在等待(有點像釣魚),這是與人的本性有相當背馳的
倘歐債惡化導致終極一跌,內地必會加大救市力度,如加速減存準率甚至減息,其時便是買入時機
2010年5月5日星期三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本網頁屬個人網頁,文章屬轉載及引用文章,出處自澳門流動社區財經金融版主buffetfans的文章,敬請留意。
BAIKINMAN-DOKINCHAN
股市趨勢的根源:*資金成本 *貨幣供應 *估值 *市場情緒 *經濟環境 *大企業盈利表現*市場心理預期
市盈率高低,跟抗跌力高低沒有任何關係,投資者看的是企業盈利的穩定性及增長潛力,相對他們付出的價錢,是否認為物有所值。
股票的利益是忍耐的報酬,賺錢十分一靠聰明,十分九靠忍耐
你可能艱苦經營而取不到成果,一次非常偶然的決定性機會才重要
股市趨勢的根源:*資金成本 *貨幣供應 *估值 *市場情緒 *經濟環境 *大企業盈利表現*市場心理預期
市盈率高低,跟抗跌力高低沒有任何關係,投資者看的是企業盈利的穩定性及增長潛力,相對他們付出的價錢,是否認為物有所值。
股票的利益是忍耐的報酬,賺錢十分一靠聰明,十分九靠忍耐
你可能艱苦經營而取不到成果,一次非常偶然的決定性機會才重要
選股準則::投資前, 首先需要區隔開那些是屬於買不得的老千股或垃圾股, 其次便是選擇那些是受惠未來發展趨勢的股票, 最後便從中選擇那些是值得買入的, 例如以預期估值及盈利增長、是否具有估值向上重估的催化劑、行業吸引力度、管理層能力和往績、公司的行業地位和經營模式、TA等等準則進行選擇。
入市前應先確認個 「 勢 」 ,步驟如下:確認大市強弱 → 確認相關股份板塊強弱 → 確認個別股份強弱 /估值/前景
入市前應先確認個 「 勢 」 ,步驟如下:確認大市強弱 → 確認相關股份板塊強弱 → 確認個別股份強弱 /估值/前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