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獲取收入。儲蓄是增加資本。投資才足以致富!
很多人也知道日出是美麗的,但等待的一刻卻沒有幾個能抵受睡魔的侵襲
升市時越望越高~跌市時越望越低~最後結果就係變左高買低賣
投資是一很孤獨和寂寞的活動,很多時候也只是在等待(有點像釣魚),這是與人的本性有相當背馳的
倘歐債惡化導致終極一跌,內地必會加大救市力度,如加速減存準率甚至減息,其時便是買入時機

2010年5月11日星期二

債務危機易解,人禍難以預計

上周真是腥風血雨,受希臘債務危機有機會擴散至歐洲其他國家的負面消息影響,環球股市暴跌,港股作為「提款機」的角色又再一次得到肯定,跌幅較歐美股市要多要大。幸好歐洲諸國領袖在周末達成協議,通過成立一個規模達7500億歐元的基金以防此危機再擴散及維護歐元的穩定,事件相信可暫時告一段落。

其實希臘的問題原本只是小事一樁,一個GDP只佔歐盟2%的國家竟然可以牽起如此大的風波,小弟認為歸根究底是決策者的傲慢與遲疑,導致施救錯誤所致。

要解決希臘與歐洲「豬」的問題其實並不困難,是錢可以解決到的問題。若歐盟一早通過向希臘放貸,事情並不會發展至此。可惜這個聯盟天生就有問題,雖然成員國都處在歐洲板塊之上,然而大家的經濟周期卻不盡相同,以單一貨幣來產生共同市場本身就已經是一件近乎不可能的事。然而歐洲為了對抗美國的壯大,亦想挑戰美元世界貨幣的地位,毅然在這個充滿矛盾的聯盟中推行歐元,結果就令全體成員國的經濟舉步為艱。這還是小問題,決策者由成員國中選出,他們所代表的往往是自己國家的利益而非整個歐盟的福祉。決策者的所作所為讓投資者看得生氣,紛紛以腳來投票,若這些位高權重的人再不以「歐盟」的角度出發,星星之火勢將蔓莚到歐洲其他國家。

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在金嘯海嘯時亦犯過同樣的錯誤,對火災的苗頭採取輕視的態度,結果釀成巨災,令美國的經濟差點陷入滅頂的地步。現在事過境遷,大家也對伯南克在應對海嘯時推出各種創新手段救市表示讚許,但若不是因為當初他所犯的小錯誤,就不用以往後的大行動去亡羊補牢。

中國也有類似的情況,在08年時大力打壓樓市,以殺鷄取卵的方式去斷絕發展商的資金來源,以為經濟能夠承受得住樓市下跌的風險,結果中國經濟因金融海嘯出現失速下跌,若不是及時糾正錯誤,推出四萬億的刺激經濟計劃及多項購置物業的優惠政策,中國的經濟相信現在仍處於半死不活的局面。

已故的經濟學巨擘佛利民一直主張市場經濟其實也不是沒有道理,市場本身可以自由進行調節,而以時間作為天秤,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市場一定會再次趨向平衡。

過多的人為介入往往令問題變得複雜。以利率為例,市場本身會因應資金成本而對息口作出反映,可惜政策者為了掌控經濟的發展步伐,人為地扭曲利率的升跌,導致經濟的波動越來越大,而且政客往往為了選票而盲目催谷經濟,令原本應該下跌的不跌,不斷地推延泡沫的爆破時間,結果令泡沫一個比一個大。這些都是執政者自以為是,以為可以運籌帷幄所造成的惡果。

世上沒有任何問題比人禍更難解決,債務危機並不會令世界經濟崩潰,人才有這樣的力量。希望經歷過如此大的危機後,全球的領導人會有所警覺,為了防止環球經濟再一次尋底,大家應該打破成見,減少計算,否則世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在當前的危機之中獨善其身。

文章轉自:http://forum.cyberctm.com/forum/forumdisplay.php?fid=5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本網頁屬個人網頁,文章屬轉載及引用文章,出處自澳門流動社區財經金融版主buffetfans的文章,敬請留意。
BAIKINMAN-DOKINCHAN
股市趨勢的根源:*資金成本 *貨幣供應 *估值 *市場情緒 *經濟環境 *大企業盈利表現*市場心理預期
市盈率高低,跟抗跌力高低沒有任何關係,投資者看的是企業盈利的穩定性及增長潛力,相對他們付出的價錢,是否認為物有所值。
股票的利益是忍耐的報酬,賺錢十分一靠聰明,十分九靠忍耐
你可能艱苦經營而取不到成果,一次非常偶然的決定性機會才重要
選股準則::投資前, 首先需要區隔開那些是屬於買不得的老千股或垃圾股, 其次便是選擇那些是受惠未來發展趨勢的股票, 最後便從中選擇那些是值得買入的, 例如以預期估值及盈利增長、是否具有估值向上重估的催化劑、行業吸引力度、管理層能力和往績、公司的行業地位和經營模式、TA等等準則進行選擇。
入市前應先確認個 ,步驟如下:確認大市強弱確認相關股份板塊強弱 確認個別股份強弱 /估值/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