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6間筆者有研究過的銀行過去5年的成本效益比率. 雖然各間銀行已經公佈左08年上半年業績, 但下半年的業績有唔少變數, 所以等出左2008全年業績再update.
理論上,銀行的成本效益比率數值愈低愈好. 不過, 世事無絕對, 有時候, 成本對收入比率高也未必一定是壞事, 要看是什麼原因導致成本對收入比率比較高. 以渣打為例, 表面上, 過去5年成本對收入比率都超過50%, 好似成本效益 比其他銀行差. 不過, 其實真正原因是過去幾年渣打不斷進行收購和業務擴展, 包括2004年收購印尼第七大銀行PT Bank Permata51%股權和買入19.9%渤海銀行股權, 2005年收購韓國第八大 銀行韓國第一銀行(Korea First Bank), 2006年收購台灣新竹國際商業銀行(Hsinchu International Bank) 和巴基斯坦Union Bank, 2007年收購美國運通銀行, 2008年入股越南Asia Commercial Bank和收購韓國Yeahreum銀行. 因而產生不少一次性的支出, 拉高了成本 對收入比率, 但只要這些收購和業務擴展可以為對集團帶來長遠的收益, 對股東來講, 反而是好事.
結論, 大部分的情況, 成本效益比率數值愈低愈好, 不過如果銀行有收購和擴展業務, 就可以接受高一些的成本效益比率數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