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畢現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的大作《解讀中國經濟》,認為此是一部佳作,建議對中國經濟發展有興趣的朋友應該抽時間細閱。該書沒有艱深的經濟學理論,也沒有一般歷史書的枯燥乏味,可讀性十分之高,就算對經濟學沒有深入認識的朋友應該也可以讀懂。看過此書以後,大家會明白為何前中國經濟時期(指英國工業革命以前)會領先全球,而後中國經濟時期則遠遠落後。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在歷史的洪流之中,我們有過極度輝煌的日子,如大唐的繁華盛世,直至宋朝時期我們仍享受著其他國家歲歲來朝的超然地位。然而自清朝的康雍乾盛世之後,國力日衰,晚清時期更飽受八國聯軍的欺壓,雖然國民黨推翻了滿清的統治,為中國人建立民國,其後中共以革命取得政權,推行社會主義,然而在清朝覆滅後幾十年,中國的國力與歐美日的差距卻是日益加大。若非鄧少平有先見之明,在三起三落之後仍有無損其鬥心及魄力,積極地推行改革開放,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及打破閉關自守的政治格局,中國這條沉睡的巨龍也不會如夢初醒,成就今天的崛起。
作為一個中國人,大家有沒有想過問題究竟出在哪裡?為何我們會由泱泱大國變成日本人眼中的「東亞病夫」?有人說是因為外族入主中原,令經濟發展停滯。這說法有點牽強,因為其實每朝每代都有傑出的皇帝,他們當中很多都大力支持國家的經濟發展,清朝的康熙更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雖然其晚年的執政有點昏慵,但前期的政績實在輝煌,平三藩安台灣,開拓疆土,帶領中國從明末戰亂,經濟百廢的窘局中帶來光明。其接班人雍正的厲精圖治更為其子乾隆創造了更穩固的盛世,可見中國的統治者並非不平庸及無能之輩。然而比較歐美在同一時期的發展,中國的經濟實力卻是遠遠落後。軍事實力是經濟水平的最佳縮影,大家回想一下當年歐美的船堅炮利,中國仍只能以刀槍還擊,高下立見,不言可知。不過,大家有否想過,火藥是我們發明的,指南針亦是我們古人的偉大產物,為何我們沒有因此而成為軍事強國?從林毅夫的書中,小弟明白到這與中國的科舉制度及政治體制有莫大的關係。我們一直視為萬世師表的孔子及其學說更可能是造成中國發展停滯的原凶。
古代的中國以科舉考試取士,社會把人分為士、農、工、商四大等級,士被視為上等人。普通老百姓想出人頭地,最佳途徑就是考取功名。正所謂十年苦讀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讀書人窮其一生都為這個目標進發,把四書五經背誦如流,始為能一朝可以金榜高中。有人曾作過統計,把這些考試的必修科本的字數加起來足足超過五十萬字。算你聰明絕頂,一天可以背500字的古文而不忘記,也需要近3年的時間才可背誦完畢所有內容,若要通曉其意及應用,沒有十年八年的時間不會有成就,十年寒窗苦讀並不是沒有道理。
中國雖然地靈人傑,聰明人多的事,但越聰明的人就越要被迫讀書這些大大實用的書藉。這些天之驕子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研究這些文學作品之上,的確令我國語文水平大幅提升,世上沒有一個國家的文體較中國的多,唐詩、宋詞、元曲等等都因此而興起。問題是國家刻意把大量的精英資源放在文學之上,科技的發展就會被忽視,因為大家都知搞科技沒有前途,寫好文章才能升官發財。久而久之,中國的科技發展就因此而停頓下來。相反,自英國工業革命之後,歐美不斷在科技進行創新,令生產力得到大幅提高,國家的經濟也因此突飛猛進,有盈餘自然就可以擴充軍事實力,此消彼長之下,中國在經濟及軍事上就開始與歐美國家越拉越遠。
哪是否中國的統治者過分愚昧,不明科技對經濟發展的重要呢?答案是否定的。只是中國五千年來都沒有一個很長久的穩定政權,每朝每代的皇帝都要為鞏固統治而廢寢忘餐,及後孔子的出現,卻為這些統治者帶來一個曙光。因為儒家思想的精要在於一個「忠」字,提倡要忠君愛國,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的思想正合統治者的心意。所以就算論語中有些觀點過份迂腐,統治者也堅持把其視為世間至寶,甚至朝庭取士也要考核文人對論語的理解程度。若要統治者在忠君思想及科技研發兩者選其一去作推廣的話,相信沒有人會選擇後者。這就是導致中國日後在科技發展上逐步落後歐美的主要成因。
那新中國成立以後又怎樣呢?毛主席曾經積極推動重工業的發展,以求令中國的科技在國際上佔一席之位,對科技作了大量的投入,為甚麼沒有拉近歐美的差距呢?這個問題小弟留待周四的札記再與大家談討。
工作是獲取收入。儲蓄是增加資本。投資才足以致富!
很多人也知道日出是美麗的,但等待的一刻卻沒有幾個能抵受睡魔的侵襲
升市時越望越高~跌市時越望越低~最後結果就係變左高買低賣
投資是一很孤獨和寂寞的活動,很多時候也只是在等待(有點像釣魚),這是與人的本性有相當背馳的
倘歐債惡化導致終極一跌,內地必會加大救市力度,如加速減存準率甚至減息,其時便是買入時機
很多人也知道日出是美麗的,但等待的一刻卻沒有幾個能抵受睡魔的侵襲
升市時越望越高~跌市時越望越低~最後結果就係變左高買低賣
投資是一很孤獨和寂寞的活動,很多時候也只是在等待(有點像釣魚),這是與人的本性有相當背馳的
倘歐債惡化導致終極一跌,內地必會加大救市力度,如加速減存準率甚至減息,其時便是買入時機
2010年12月28日星期二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本網頁屬個人網頁,文章屬轉載及引用文章,出處自澳門流動社區財經金融版主buffetfans的文章,敬請留意。
BAIKINMAN-DOKINCHAN
股市趨勢的根源:*資金成本 *貨幣供應 *估值 *市場情緒 *經濟環境 *大企業盈利表現*市場心理預期
市盈率高低,跟抗跌力高低沒有任何關係,投資者看的是企業盈利的穩定性及增長潛力,相對他們付出的價錢,是否認為物有所值。
股票的利益是忍耐的報酬,賺錢十分一靠聰明,十分九靠忍耐
你可能艱苦經營而取不到成果,一次非常偶然的決定性機會才重要
股市趨勢的根源:*資金成本 *貨幣供應 *估值 *市場情緒 *經濟環境 *大企業盈利表現*市場心理預期
市盈率高低,跟抗跌力高低沒有任何關係,投資者看的是企業盈利的穩定性及增長潛力,相對他們付出的價錢,是否認為物有所值。
股票的利益是忍耐的報酬,賺錢十分一靠聰明,十分九靠忍耐
你可能艱苦經營而取不到成果,一次非常偶然的決定性機會才重要
選股準則::投資前, 首先需要區隔開那些是屬於買不得的老千股或垃圾股, 其次便是選擇那些是受惠未來發展趨勢的股票, 最後便從中選擇那些是值得買入的, 例如以預期估值及盈利增長、是否具有估值向上重估的催化劑、行業吸引力度、管理層能力和往績、公司的行業地位和經營模式、TA等等準則進行選擇。
入市前應先確認個 「 勢 」 ,步驟如下:確認大市強弱 → 確認相關股份板塊強弱 → 確認個別股份強弱 /估值/前景
入市前應先確認個 「 勢 」 ,步驟如下:確認大市強弱 → 確認相關股份板塊強弱 → 確認個別股份強弱 /估值/前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